创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房产家居、国际资讯、综艺娱乐、体育健康、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8-28 11:34:01
实时票房 https://www.touzitop.com/ystt/41805.html
去年特斯拉一次次降价,让消费者大呼割韭菜。事实上,特斯拉已经算仁慈了,当下很多性能车割得更加离谱。
前不久,我的朋友看中了小钢炮A45S,结果到了奔驰4S店一打听,竟然要加价15万。好家伙,这款车的官方指导价也就50多万,加价幅度超过1/4。
官方指导价“不指导”的情况不止A45S,现在很多性能车都存在加价的情况,比如新款的宝马M3(参数丨图片)/M4,在很多地方要加价5-10万,奥迪RS6加价30万。更令人咋舌的是,两年前,这几款车的上一代车型,鲜有人问津,经销商都是降价促销的。
说起加价,必然逃不掉丰田这个品牌,首次引进国内的Supra,官方指导价就比同平台的宝马Z4贵了10万,但这还不足以填饱丰田的胃口,终端购买还要再加价9-10万。
除了新车,二手跑车、性能车的价格也在近一年多来涨了不少。国五标准的GT86/BRZ两兄弟,价格要28万左右,和新车价格持平,五年以上车龄的国四版也要小20万。还有宝马的M2,当年优惠10万,60万就能落地,如今二手车价格也要60万,妥妥地变成了理财产品。
这几款车型的车龄较短,再老一点的二手性能车也在涨价。像8年车龄的奔驰C63W204,当年新车价格是100万,如果19年买的话,20多万就可以搞定,今年的行情已经涨到40多万。
中国车市已经连续三年下跌,终端早已是供大于求了,为什么跑车、性能车的价格却逆势上涨呢?
加价说到底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供需关系的一种外化体现。纵然,现在汽车市场已是买方市场,但这是整个汽车市场大盘的整体运行特征,在性能车这个极为细分的领域,却是供小于需。
比如在30万级的跑车领域,只有GT86、BRZ、MX-5ND三款车,四门高性能车中M3、M4的名声最大、热度最高,旅行版更是只有RS4、RS6两款。也就是说,性能车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另外,全球芯片短缺也让很多车企缩减了性能车的产量,产能优先提供给主销车型,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的不足。比如开头提到的A45S提车周期达4个月,宝马M4更是要半年以上。
同时,我国汽车市场高速虽然发展多年,但大部分人购车仍然以家用为主,性能车一直是小众的玩具。而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让原本保有量就不多国五/国四性能车难以跨省跨地区流动,车迷们只能在本地寻找车源。在闲鱼上,就有不少网友只能对着异地的车型流下“望洋兴叹”的眼泪。
车型就那么多,需求却在近两年暴涨。如今,电气化革命的愈演愈烈,但车迷们还是迷恋着汽油发动机的轰鸣。截止到目前,很多品牌都已经宣布将在2025年-2030年期间停产纯燃油车,奥迪最为激进,2026年就停止研发内燃机。另外,我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明禁售燃油车时间,但2025年百公里5L的燃油限值,势必会让车企们全面转向混动、纯电路线。
对车迷们来说,这就是市场下的最后通牒——再不买就没了!
因此,这两年不少Petrolhead将性能车的计划提前,来满足这辈子最大的愿望之一。这也促成了近几年市场对性能车的需求增强,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新车加价、二手涨价的情况再所难免。
当然也不排除加价是厂家和经销商联手做局的结果。厂家故意收缩生产、出货环节,并在营销和经销商层面,给消费者营造出稀缺、尊贵、一车难求的暗示,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在一些不可替代性的车型上。比如,首次进入国内的Supra,丰田就依仗着情怀光环提高价格,即便是同级、同类型的还有宝马Z4、保时捷718等对手。丰田也不是第一次玩这种套路了,汉兰达、埃尔法、ES都是常年加价。还有86、BRZ,车贩子们也正是仗着没有竞品才肆无忌惮地抬价。
总之,供需天平的倾斜、厂家商家的利润动机是性能车价格大涨的核心原因。
加价固然可恨,但现在市场上还是存在不少价格比较合理的冷门性能车。在新车市场,奔驰A35AMG、宝马Z4目前都是平价销售,C43AMG甚至还有优惠。二手市场上,MX-5NC、嘉年华ST、福克斯RS、高尔夫GTI都没有出现过分的涨价。虽然这些车名气不及那些经典车,但乐趣丝毫不差,不想被割韭菜的话,完全可以从这些车挑一挑。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要将锅甩给电气化。不过在我看来,电气化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电动化正让性能变得越来越廉价,这给了我们更多人体验驾驶乐趣的机会。
如果你是个性能控,只需要花十几万买辆比亚迪秦,就能体验到百公里加速5秒的刺激感。如果嫌弃比亚迪的操控和底盘,那么,30多万的特斯拉Model3Performance,底盘和操控不输F3X的3系,3.3秒破百的性能直逼百万级超跑。
当然,现在新能源车市场的体量还不够大,主机厂还是围绕核心的家用车、豪华车打造新车,市面上还没有出现像86、BRZ、M2这样拥有极致驾驶乐趣的车型。但车迷们的需求不会消失,随着未来新能源市场越来越繁荣,钢炮、性能车市场必然会被被激活。
总之,改变不了就加入,我们大可不必一味坚持燃油车情怀,当一款十多万的电动小钢炮摆在我们面前时,相信很多人都会“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