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房产家居、国际资讯、综艺娱乐、体育健康、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11-24 16:48:01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1月24日报道这届广州车展找一台关注度和争议度"双高"的车型不难,沙龙汽车旗下首款车型机甲龙当选绝对毫无争议。
这个充满机甲科技感的造型,有人说太酷了,这就是未来。也有人说丑,有点名副其实。
站在用户角度评价设计,总会见仁见智,但这都无所谓,因为沙龙汽车的目标用户群就是个小众市场,他们要把这车卖给10%,甚至5%的消费者,只要这部分人愿意为之买单就可以了。
最近几年,中国豪华车市场年均销量不到300万辆,再结合到纯电动的市场占有率,不严谨的估算以下,沙龙的年销目标在3-5万辆比较合适。
当然,这些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群人的画像是什么?
用沙龙智行CEO文飞的话说,他们是80、90后,他们是IT圈极客、投资圈新贵和文化圈先锋,他们是极限运动达人,是潮玩达人,是手办收藏家,甚至是盲盒强迫症,这群人聚焦时尚,渴望个性,因为受动画片等文化元素影响,这些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机甲梦,所以我们想要打造一台机甲车。
除了用户群小众,更关键的是,沙龙还是一个定价在40万以上的豪华品牌。
大家都知道,豪华品牌的内涵不仅仅是车辆的外观设计和硬件堆砌,更需要有品牌格调、用户维护、渠道体验等一系列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服务,或者是用户发自内心的认可。
特别是品牌的首秀,非产品类的事情更需要讲清楚,或者给大家一个明确方向的规划,毕竟机甲龙的限量版车型都开卖了,至少得让下单的101个用户知道去哪提车,去哪维保,车主活动怎么参加,是不是也有机会与企业共创产品?
但这次广州车展,这些问题沙龙都没给出更多的细节。
所以,我们觉得沙龙和旗下机甲龙亮相的有点过于草率,或者说太着急了。
先需要声明一下,这里我们只讨论品牌、渠道、豪华品牌认同感等问题。
对于机甲龙的设计和产品力,我们有两个观点。
第一,机甲龙这款车外观或有争议,在主流中大型智能电动汽车大都采用流线和曲面设计的时候,但机甲龙切片的车身看上去确实挺酷,确实做到了与众不同。
第二,这台车账面数据没有明显问题,至少现阶段公布的硬件参数是这样的,软件能力目前无法评价,高阶自动驾驶能力明年交付大概率没戏。
亮相时间有点着急?
我们认为机甲龙草率的原因主要是亮相时间过于着急、渠道/服务/用户体系没有对外讲清楚、甚至在LOGO、传播话术甚至车展的PPT都值得再好好打磨打磨。
因为热热闹闹的广州车展上,沙龙除了产品外观和激光雷达数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外,站在用户角度看,关于豪华品牌、用户服务、渠道、研发、甚至是制造都没有给外界传递出清晰的信息,某种程度上看沙龙似乎急于向外界展示自己,虽然独特的外观已经收获了流量和关注度,但剩下的信息是不完善的,沙龙与用户间依旧充满了距离感,比开盲盒还刺激。
我们不知道为啥沙龙这么着急亮相?
站在非用户角度看,也许两种可能性,利用车展期间的关注度给投资人集中做一轮推荐,这一点在车展媒体日当晚的品牌之夜也能看到些端倪。
或者,是今年沙龙总部从上海迁回北京后,历经人事大变动后,大半年的时间里沙龙对内对外都很神秘,迫于某种业绩压力要在年底前对外发个声,毕竟都是职业经理人,不然年底领导咋考核kpi呢?
当然了,机甲龙的硬件还是值得肯定的,符合企业宣传的硬件拉满这个词。
产品硬件拉满软件能力待议
车展期间,机甲龙发布的这款全球限量版车型,售价48.8万元,101台很快就抢光了。
单看硬件,这台车的核心参数确实不错:
先看三电:
1、蜂巢能源大禹电池,容量115kWh,CLTC续航802公里;
2、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功率超过400kW,百公里加速3.7秒;
3、brembo刹车,百公里刹车距离33米;
4、800V快充技术,峰值电流600A,480kW充电功率。CLTC标准,充电10分钟增加401km的续航里程;
再看智能化:
1、4颗激光雷达、7颗800万摄像头、4颗环视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个独立高精度定位单元,这些感知硬件配置堪称豪华;
2、4颗华为96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单颗视角范围可达120°*25°,可自加热和清洗,这也就让机甲龙可以实现激光360度全视角覆盖;
3、华为双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AI算力400TOPS,双计算平台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冗余;
4、智能座舱,搭载高通骁龙8155车机芯片,算力有保障;
5、车内有包括一个10.25英寸的液晶仪表、一个27英寸的中控屏、一个25英寸W-HUD,还有2个1.6英寸的方向盘小触控屏,和2个后排电容触控面板。
6、配哈曼卡顿16扬声器音响;
7、Captain-Pilot机长智驾系统(涵盖高速+城市+泊车),未来可支持L4级自动驾驶;
8、拥有双声浪模拟,可以用音响模拟发动机声浪,这就是官方说的电动车也能炸街。
此外,关于沙龙还有几个关键信息,目前沙龙团队有300多人,研发人员占据了70%以上,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相关的有100多人。
最为关键的自动驾驶能力方面,机甲龙的自动驾驶方案供应商并非是长城旗下毫末智行,而是与华为和Momenta合作开发。
华为提供自动驾驶芯片、MDC计算平台和开发工具链,Momenta提供数据算法。安全、用户体验、特定算法开发和系统集成由沙龙自己完成。
硬件堆料足,软件有成熟供应商算法兜底,机甲龙账面数据完全可以一战。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智能驾驶与硬件算力固然有一定关系,但目前的瓶颈还是在长尾场景(比如逆行电动车)的算法和海量数据训练。
除了产品硬件,剩下的可探讨的就太多了!
一步进入决赛圈
除了产品外,这次沙龙的flag也足够大,他们要一步进入决赛圈。
感性的口号方面,包括中国汽车需要一场变革的沙龙,智能化没有上半场,入局即终局,要成为造梦新势力等等,甚至介绍高端电动车现状时也出现了行业内卷、娘炮等词汇。
具体的目标,沙龙要最早实现盈利、最快突破10万辆、最快突破千亿营收。
特斯拉亏损了15年才实现了季度盈利,成立于2014年前后的蔚小理,除了去年底理想因为财务投资实现过季度盈利外,全都处于年度亏损状态。
销量方面,蔚来用了6年实现了10万交付,理想ONE批量下线,用了近2年的时间才完成10万辆,小鹏则用了7年时间。
最重要的是,这几家车企都是面向大众市场,而沙龙面对的则是10%的小众市场,销量目标达成的时间也许会更久,至少2年内估计没戏。
此外,沙龙官方也说过,希望沙龙的每一款都可以是百年后的经典款。未来5年,沙龙每年推出1-2款机甲产品,覆盖轿车、SUV、MPV、COUPE和CROSS。
以上就是此次沙龙参展的核心信息,是不是意犹未尽?
没错,如果你看完了沙龙车展发布会和品牌之夜后,除了一台没开放内饰车和企业目标愿景外,沙龙对于生产、制造、渠道、用户、营销等信息,没有对外传递出更多完整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恰恰才是外界了解沙龙的关键环节。
更直白的说,沙龙要做40万以上豪华纯电第一品牌,而这次首秀他没解释清楚如何打造豪华品牌?
这也是我们觉得沙龙亮相时间有点着急的原因,明年初或者北京车展等更多规划落地后,再首秀不好吗?
豪华这事没说明白
看看制造、营销和用户这些维度,沙龙都说了什么,又带来哪些疑惑的信息?
生产制造:初期长城代工,后期至于是否自建专用工厂没有透露。
这里有两个外界最为关心的疑问,因为沙龙是聚焦40万以上豪华品牌,背靠长城汽车自然制造层面有一定的保障,但造豪车和轿车,长城目前的经验和能力能立住40w+的品牌溢价是个问题。
服务体系:沙龙智行CMO周文车展期间对外表示,会采用直营或者授权的方式相结合。销售与服务网络的发展上,沙龙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就是用户体验最佳,第二个是效率优先。具体的则没有展开说。
销售体系:沙龙会采取百分百直营,用户接触界面也会百分百直营,除了常规渠道,还会有快闪店等。
沙龙的目标是,希望在2023年底覆盖豪华地域98%以上的市场,实现超过200家以上的渠道的覆盖。
所以问题来了,服务层面授权模式上,线上直营,但线下是否意味着与目前长城汽车旗下经销商会有一定重叠,这些经销商是否具备为豪华品牌用户提供服务的经验。
或者可以借鉴特斯拉的模式,售后采用部分直营加授权,但特斯拉的非直营售后的表现,用户们都懂,不过特斯拉似乎也没标榜过自己是豪华品牌。
此外,是否要打造用户型企业,车展现场沙龙也没有具体说明。
车展结束不久后,沙龙和京东达成合作,从新闻稿来看,双方将在产品、服务,车辆定制、采销等领域展开合作。
特别是提到了,双方将围绕渠道共建开展线上线下店铺合作,拓展沙龙汽车的销售及服务网络,并通过智慧库存和售后仓配,弥补和完善沙龙汽车空白区域服务网络布局,实现售后仓配端的降本增效。
此外,双方还将在大客户渠道端销售、保险与金融等领域展开广泛战略合作。
字面理解的话,沙龙线上渠道数字化开发由京东打造,线下授权售后服务可以利用京东汽车线下渠道。
所以,未来会让某些地区的车主开40万的车,去京东京车会保养?
充电体系:沙龙车型采用800V平台和480KW快充,自营超充桩也是考验企业能力的事,目前官方给出的说法是,要超1万个充电桩组成的补能能网络,重点城市接入30万+社会桩,覆盖用户95%以上的出行目的地。
1万个充电桩布在哪?市区为主?高速出行会覆盖多少?是否可以提供可见既可充的服务,这些都没展开说。
以上就是此次沙龙对外透露的信息,至少目前,这些有限的信息是无法让外界了解沙龙要做的豪华品牌究竟是什么样的?
除了上述企业内部的几个大体系建设,在诸如logo甚至PPT细节上,沙龙依旧引发了巨大的讨论。
大手拉小手应该如何评价这个logo呢?
关于这个logo的含义,沙龙官方表示,每一代沙龙都是改变世界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坚定而有力的握手。
虽然官方想表达,牵手的画面让人联想到温暖,但发布会后,很多人都说这会让人想起诺基亚。
当前主流车企品牌logo全面转向简洁和扁平化的时候,沙龙的logo依旧非常具象,甚至能联想到那个胖乎乎的小手,可能是个5、6岁的孩子。
好吧,又回到了话题原点,无关美丑,但可以用酷来解释!
还有个小细节,沙龙品牌之夜上的PPT样式、布局和配色,甚至某些文案用词,都确实值得商榷,
一个豪华品牌、一个聚焦机甲科技的酷品牌,沙龙展示的PPT至少不符合这两点定位。甚至还出现了炸街、让耳朵怀孕此类词汇。
咱花点时间,找个好点的咨询公司设计下ppt,斟酌下词汇不好吗?或者去国内某知名豪华新能源车企,就是那个以探索、自由、创造为品牌理念的车企挖几个营销传播人员,也不至于如此啊。
或者这又证明沙龙的亮相有些匆匆上马的意思。
长城再次冲击高端品牌,而且首发车型还是一款轿车,必然也会获得行业瞩目,这也需要沙龙真的要一鸣惊人。既然作为一个温暖且酷的豪华品牌,除了机甲外观外,品牌首秀,难道不应该大大方方的把对豪华品牌的思考和细节规划解释清楚吗?
留的猜测和疑问越多,反而对一个新品牌不是好事。
除非他想做另一个松散机车?通过外观吸引一部分小众人群,整车制造交给一家成熟的车企代工,售前和用户直营,售后交给合作方,重点研发智能驾驶,利用轻资产和智能驾驶模式跑出一条路?但细想好像也不太对。
所以,广州车展后,沙龙汽车其实急需和那些关注他的用户,来一场开诚布公的”沙龙”。
如上,站在用户角度,大家觉得沙龙的首秀时间是不是过于着急和草率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