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的三首《悼亡诗》,有些人说,这才算是千古第一的悼辞诗

2022-01-20 02:16:02

6117影院免费看大片 https://www.6117.xyz

谈起悼亡诗,有些人打动于苏东坡对妻子王弗的忘不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有些人打动于元稹对妻子韦丛的低沉怀恋:

诚知此情每个人有,患难夫妻百事哀。

两诗诗是悼亡诗中的經典,一直为人正直所称赞,可是,有些人说,另有一组悼亡诗,最诚挚,最纯真,当以千古第一。

这一组悼亡诗便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悼亡三首》。

《悼亡三首》

其一结发为夫妻,莫谓十七年。相见犹不够,更何况是长捐!我鬓已多白,此生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其二

每出生似梦,逢人强意多。

回归仍孤独,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人世间无最累,精爽此销磨。

其三

几乎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世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人寿,为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这也是梅尧臣写給妻子谢氏的悼亡诗。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梅尧臣与妻子谢氏坐船返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邮三沟,谢氏丧生于舟中。这三首诗是梅尧臣哀悼妻子谢氏之作,作于同一年。

大家看来,梅尧臣是如何怀恋妻子的呢?

第一首是总写。

“结发”几句以总叙起,主要在“十七年”。

“十七年”而“相见犹不够”,便见情之真、爱之切。

这般情真爱切,妻子却一命呜呼,在其中的痛楚显而易见。

妻子离开了,想到到自已也日渐衰老,没法多做停留尘世间。我终究会和你一直在地底欢聚,现如今,还未去世,仅仅眼泪涟涟。

第一首诗述说妻子别后之情,语愈平平淡淡,情愈真实。

第二首实际写妻子走了,自身的孤独与失望。

每一次外出,像说梦话一般,遇到人仅仅凑合应付账款。返回家中,十分孤独,又找不着人述说。

“回归仍孤独,欲语向谁何?”一句真心诚意写下了作家内心的悲凄。

自你走后,我连个讲话的人也没有,因此倍感孤独。

孤独得长夜难眠,只听的英文窗前萤虫掠过的响声、听的英文天空中一只大雁经过的鸣叫声。

作家的精神实质消遣在这里煎熬的岁月当中。

这首诗写妻子走了自身的孤独与失望,没有人述说,深更半夜听虫鸣雁叫,由此可见孤独之深。

第三首诗写下感情之专与可悲之深。

梅尧臣用比较的方法赞扬妻子,我见过人世间那么多女人,没人比你更好看,比你更贤淑的。

“秀恩爱死得快”,针对梅尧臣而言,是十分不容易的。

干了十七年的夫妇,老公仍然偏爱妻子,本就不易,何况,在古代的男权社会。

妻子那么好却英年早逝,梅尧臣因此问天:为何要让恶人长命贤能者英年早逝,为何贤能的人不可以长命呢?

对老天爷的质疑,体现出梅尧臣对丧失妻子低沉的哀恸。

梅尧臣作诗,重视诗文的抽象性、诗意委婉等特性,明确提出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下,含不绝之建议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这一知名的造型艺术规范,并倡导平平淡淡的审美感受:写诗无古往今来,惟造平平淡淡难。

根据他的这组悼亡诗,大家也可以看得出实际上 古淡的特性。

原诗沒有看不懂的意境,沒有晦涩难懂的语言表达,都是以自身的体会写起,如“相见犹不够”、“欲语向谁何?”、“几乎有修短,岂敢问苍天”等句,朴实简单,可细思下,在其中的情感却浓郁低沉。

“凄婉诗规定直率,于淡然中见真情”是这组诗的特点。

历年来悼亡诗许多,可有些人觉得,梅尧臣的悼亡诗是千古第一。

近现代·杨文强《宋诗鉴赏辞典》:潘岳《悼亡》,更为知名,但在其中除“望庐思此人,入屋想所历”等数语外,无悲痛语。元稹《遣悲怀》,写“患难夫妻百事哀”,颇能迷人;但“俸钱上百万”、“营奠营斋”则是官僚资本主义语气。仅有梅尧臣此诗,最诚挚、最纯真,当以千古第一。

读过这么多悼亡诗,隐娘懂了最触动人的一直是关键点,是梅尧臣的“欲语向谁何?”,是贺铸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从小细节下手,更易于让阅读者打动,由于这种关键点是先前的感受,也是世人的日常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创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房产家居、国际资讯、综艺娱乐、体育健康、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创维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