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房产家居、国际资讯、综艺娱乐、体育健康、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1-27 17:34:44
北京要开设中国第三家交易所不算意外。新三板就在北京,此前也有北京设立交易所的消息传布。北京本来就是实打实的金融中心,资金密集,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无以伦比。而且,三产比重高达80%以上,远超所有省市。
但是,最高领导人出面正式宣布这一消息,堪称史无前例的高规格。
最高领导人的讲话,肯定会有权威解读。我综合最近的信息,仅就技术层面谈一点个人看法。
北京设立交易所,最直接的目标无疑是新三板升级。新三板是机构交易,散户不能直接进场。但是,本身体量不大,不太容易吸引券商机构的关注。也就是说体量和交易门槛不匹配,是新三板发展的障碍。
北京设立交易所对接新三板精选层,当然是对新三板的利好。按照目前的政策口径,北京交易所将会重点服务中小企业,与当初设立新三板的意图一脉相承。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新三板“升级”对一级市场也有正面作用。一级市场对接二级市场的路径缩短了,想象空间扩大、收益预期更明确,对经营一级市场的创投机构是很有利的。
北京交易所的中长期目标,是成为VIE结构海外上市中概股回归的平台和窗口,比如开设国际板。当初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中国新兴高科企业因无法满足国内上市条件等诸多原因出海,多少都有一些机制障碍被动选择的因素。
而VIE结构海外上市留下了监管隐患。目前不仅国内的政策环境在发生变化,美国监管机构也在收紧VIE的宽松环境。所以,两头承压的中概股市值流失严重,回归也好、跨境也罢,都是中概股企业的现实选择,北京交易所会搭建相应的渠道和平台。
承接中概股回归的同时,可以同步实现引导服务贸易的有序开放,从最高领导人讲话中也明确透露了这一信息。所以,未来的北京交易所会是一个开放的窗口。
目前看,北京交易所能否顺利启动,重中之重是资金,这也涉及到与沪深两市的关系——也就是证监会着重指出的“处理好两种关系”之一。
北京交易所成立后,需要券商、公募基金等国内机构投资者调配资金入市,市场必然会对沪深两市资金抽离有所担忧,如何减少两市情绪化波动的风险,减少资金配置调整的成本,是目前最需要留意的。
长远看,北京交易所的成功取决于能否实现服务贸易开放窗口的功能。
中概股回归的操作比较复杂,不仅涉及到国内各部门的协调、机制调整,还要和海外市场监管机构、投资者等多方的互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概股回归对北京交易所的意义不只是多几个投资选择,还关系到国际市场对国内营商环境、相关产业政策甚至国际关系的信心。如果成功吸引到海外投资进场,更是对市场资金面的有力支撑,能有效缓解和沪深两市的资金分流。
当然,吸引海外投资进场是把双刃剑,会带来热钱涌入的风险。规避这一风险需要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长期信心。稳住政策面、改善基本面,坚持打造有利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市场环境是长期信心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