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大侦探》刚开播,就被指抄袭了

2022-02-17 02:10:02

3414影院免费在线看最热电视剧 https://www.3790.xyz

经历撒贝宁离开,制作团队换血等一系列风波,《明星大侦探》第七季更名《大侦探》,总算顺利开播。

还没来得及欢呼,就迎来一记重锤——

抄袭。

抄的还是另一档长寿综艺《RUNNINGMAN》的十周年特辑:《怪盗的挑衅》。

作为多年老粉的院长,第一时间并不想接受。

然而,火速打开两档节目对比,被打脸了——

《大侦探》先导片的游戏名为《谁是盗贼》。

从名字开始就与《怪盗的挑衅》有些暧昧不清。

游戏规则更是直接照搬。

《谁是盗贼》设定里有两名盗贼,目标是盗走金条房里的全部金条;其他游戏玩家的目标是在金条房中搜查投票券,找出盗贼并检举成功。

搜查分为三轮。每轮结束后,玩家集体投票,选出两人公开他们进入金条房内前20s的视频。

来看《怪盗的挑衅》。

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一模一样。

而玩家技能一类的细节,又是一记重锤。

看着辉煌了六季的《明星大侦探》陡然跌落神坛,心情是说不出的复杂。

吐槽?痛骂?有些不忍心......

无视?原谅?又有些不甘心......

只觉得《大侦探》走到这一步,可叹可惜。

招牌,砸了

抄袭两个字,在腆着脸皮光明正大汉化的国综市场,十分常见,常见到已经能让大部分观众脱敏。

但《明侦》这个IP和“抄袭”两个字搭上边,却让人很难接受。

为什么?

因为一直以来,《明侦》的形象都趋向于完美。

它,根正苗红,买了韩国综艺《犯罪现场》的版权。

第一季,将韩综的主创团队请来国内做现场指导。

学习了编剧和拍摄的核心方法后,《明侦》导演组完全独立,靠自己创新故事和设计剧情。

这还不算。

它尊重版权到什么地步?

第六季新春企划《名侦探的法则》创意脱胎于韩综《游戏的法则》。

仅仅一期,制作组依旧诚心实意买了版权。

《向往的生活》《极限挑战》《青春环游记》等“惯犯”组团发来问候:

一贯的遵纪守法,《大侦探》这一下,让人想帮它用“借鉴”“致敬”洗都没办法。

因为,它不仅懂得抄袭的定义,还无比明白抄袭与致敬的边界——

《海上钢琴师》,借用了电影的邮轮背景,故事的主题却改成亲情可贵。

《MGQ时尚风云》与《穿PARDA的女魔头》相似。

但主题是人与人的沟通需要用尊重和善意维系,在职场社交中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敢于说不。

《北方慢车谜案》,玩了《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梗,核心与复仇无关,专注家庭暴力。

《明侦》向来知道玩梗、致敬的度在哪里。

这一次,它明显越过了之前敬而远之的底线。

更可笑的是,这一季的定位还是,“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

在第七季之前,这定位有错吗?

没错。

六季以来,《明侦》一直把社会责任四个字铭刻于心。

有对社会时事与舆论的洞悉——

《逃出无名岛》,讲舆论杀人。

不明真相的键盘侠借势发泄愤怒,背后推波助澜的黑手用心险恶。网络暴力,每个人都是凶手。

第六季《夜半酒店》,何炅也少见的严肃,因为这一期涉及儿童性侵。

有对弱势群体的体察关怀——

《无忧客栈》,主题是微笑抑郁症,呼吁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

平时乐观积极向上说着“I'mFine”的人,可能在深夜中痛苦地呼喊着“Helpme”。

《还是漂亮惹得祸》,关注容貌存在缺陷的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窘境。

撒贝宁时不时穿插的“今日说法”,更让《明侦》显得三观奇正。

《深夜麻辣烫》,出身在重男轻女家庭的鸥小妹“想过上让人羡慕的生活”,伪造学历、家庭环境、工作经历,每一步都在法律的边缘试探。

人人都对她表示同情,只有撒贝宁保持理智说:“但是你要有原则。”

《又冲不上的云霄》,魏高管贪污受贿,撒贝宁借机科普“职务犯罪”。

《酒店惊魂夜》,向白敬亭解释“对象不能犯”。

其实更早一些,在第一季,《明侦》就埋下普法教育的种子——

《请回答1988》,撒霸王自首,把票投给了自己。

撒贝宁用一番话,揭示了节目的真谛:

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剧本,不仅是在影射,更在警示。

走到今天,《大侦探》也搞起了普法联动。

可讽刺的是,敲警钟的人,成了明知故犯的人。

也不嫌丢人。

情怀,卖了

讲到这里,不难看出,撒贝宁是《明侦》的灵魂人物之一。

《大侦探》撒贝宁的离开,无疑也是观众唱衰的一大理由。

播前播后都有老粉感叹物是人非。

可打开节目,你会发现——

撒贝宁不在,却又无处不在。

从演出会cue到先导片,再从先导片cue到正片。

何炅cue完,嘉宾cue;嘉宾cue完,字幕cue;字幕cue完,海报cue。

撒贝宁:虽然我不来了,但拜托还是结一下出场费。

每个人的胸针都写着“哒哒”,是撒贝宁独有的梗

我不怀疑明侦对撒贝宁的想念,也不怀疑撒贝宁对明侦的感情。

但这个频率实在是太over了。

充斥着对老观众刻意的“讨好”,做作地操着团魂,努力弥补撒贝宁缺席的节目组看着着实有些可怜。

但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更可怜的是遭遇精神污染的观众们!!

因为,比撒撒两个字出现频率更高的是“X酸奶”和“X东”。

搜证之前,X东先草一波存在感。

首先,单独介绍X东冠名商,360度全面展示X东提供的阔气小屋。

完整动图超过300帧放不上来,有多“震撼”还请亲子去正片感受。

接着还需要各位玩家配合,来一场一唱一和的口播。

更夸张的广告,明星们不好开口,就只好委屈半素人小何侦探上场,自问自答一番。

这长达一分二十秒的X东专属广告时间已经让我大开眼界。

没想到,还有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酸奶广告贯穿所有搜证与讨论环节。

芒果:能怎么办呢?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

再加上会员专享,超前点播先导片,付费演唱会,占封面大半的六个冠名商......

生怕别人不知道《大侦探》是个多能捞的IP。

一边眼含热泪卖着情怀,用对撒撒的怀念操着团魂,一边眼泛金光做着生意,算盘打得千里之外的我都听得清清楚楚。

没说不能接广告赚钱,但广告出现的频率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节目观感。

《大侦探》,你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滤镜,碎了

游戏抄了,撒撒走了,广告多了。

但这一季让人不买账的根本原因,还是剧本垮了。

《童话学院毕业悸》,所有的概念、手法都在吃老本、炒冷饭。

上集,对“校园霸凌”的讨论,在第三季的《酒店惊魂》就有出现过。

下集,出现了为反转而反转的“惊天大反转”——

故事背景是一个二手玩具修理工厂,每位玩家的本体只是一个玩具。

他们在童话世界里的遭遇,对应了每个玩具主人在现实中的遭遇。

咦,听起来怎么有点耳熟?

这和《恐怖童谣》里分裂出的多个人格存在于一个虚拟世界里,不是差不多的概念吗。

连推理过程中最核心的犯罪道具渔线,也在前几季中多次出现。

不过,值得强调的是——

校园暴力是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可以多次讨论。

赋予玩具意识的拟人设定来自于《玩具总动员》,是经典,值得致敬。

渔线、气球是经典犯罪手法,能够再现。

可当“似曾相识”接二连三地出现,我不得不get这样的结论——

主创团队还没带来新气象,就已陷入疲态。

你看,又是“开局都不熟,一搜全有仇”的经典模式。

又是,认错人、爱错人、杀错人的狗血戏码。

就算主创团队不累,作为观众,也看累了……

当然——

不管怎样,《明侦》这个IP的血太厚了。

一众老玩家插科打诨,也时不时能贡献一些搞笑场面,让人噗呲一笑。

无论怎样,都会有一批观众买账,五星献上。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态度,纵容了《大侦探》的“堕落”。

但冷饭总有炒糊的一天,滤镜也总有碎的一天。

《大侦探》背负的是包括我在内,所有老粉的珍视与期待。

只能说,万望自重。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创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房产家居、国际资讯、综艺娱乐、体育健康、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创维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