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房产家居、国际资讯、综艺娱乐、体育健康、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3-10 21:46:18
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在节目上表示,在接下来的牛市当中,消费和医药会呈现高位震荡,整体再创新高的概率不大,就算再创新高,空间也不大。
以下为文字精华:
主持人:之前消费类、医药、白酒曾经很好的赛道,如今分化越来越明显,显得投资太难了,您怎么看待?
吴伟志:我听下来大家比较关心消费医药,我们这么看这个问题,其实消费医药的牛市,包括一些A股的蓝筹头部公司的牛市,他们其实起点不是2019年,而是2016年,上一次股灾之后一路走牛,其实我们说从16年到现在5、6年的时间,他们累计涨幅和估值都不便宜,今年春节以后他们的下跌不是公司基本面的问题,是因为第一估值足够贵,第二跑道和策略过于拥挤,春节后的下跌虽然说最近开始修复,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牛市当中,消费和医药会呈现高位震荡,整体再创新高的概率不大,就算再创新高空间也不大,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它们整体的估值,因为从春节2月份跌到前期低点跌幅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还有投资者问了一个更细节的问题,说到您关于风控各方面都非常的优秀,大家想知道如何做风控?这分两个角度,一个是机构角度,一个是投资者角度,这个角度大不一样,能不能给大家解答一下。
吴伟志:首先第一点我们认为最大的风险就是做错误的事,所以我们在投资当中,我们公司有独立的风控部门,有个股的黄灯、红灯,黄灯预警、红灯止损的一套机制,这套我们叫被动风控,但是我们公司更重视是主动风控。
被动风控我们理解成为一个安全带,比如说看到高空作业的蜘蛛人,不管再小心、再谨慎,水平再高,一定要系安全带,所以被控风控就是安全带,但最重要就是主动风控,主动风控我们认为投研团队要解决两大风险点的排除,第一不能买错公司,把坏公司当好公司来做那就完了,怎么避免买坏公司,第一刚才我们讲了选股标准,同时我们公司有一个原则,在选股上我们有一个原则疑罪从有,为什么在过去这么多年财务造假公司基本上都躲过,我们没有跟财务造假公司发生过关系,为什么?我们坚持一点疑罪从有,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收入、利润、毛利不合逻辑,我们要找出背后的逻辑必须要合理,你利润和现金流不匹配必须要合理,你利润和江湖地位不匹配要找出合适的理由,比如当初的乐视网,当时涨得很好,我们研究员迫于压力也跟我推,我们深度研究完之后就列为禁止买入品种,它不合逻辑。在视频领域内它是老三、老四,前三名都不赚钱,老四、老五赚钱不合逻辑。
第二就是做事情要专注,你在一个领域都没有做到第一名,你同时在很多领域多元化,同时你要颠覆,你还没有生存就要颠覆行业的王者,我跟团队的人讲如果乐视网团队成功了我祝福它,但它跟我常识和价值观不符,而且它的估值各方面疑点无法消除就禁止买入,这样的公司很多,我们坚持疑罪从有,疑点要通过我们研究证明它是无辜、是误解就消除,如果无法证实你就是有罪的,我宁愿不买你,这是在个股上的风控避免买坏公司。
第二就是在四季上,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有完整的四季一级模型,在我们公司量化部门的研发下,我们已经完善了二级模型,所以在市场大的误判上风险比较小,所以我们主要通过这两个方式避免我们大的风险。
主持人:您怎么看好公司不便宜的问题?
吴伟志: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当中都碰到一个问题,好公司都挺贵,其实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出在很多投资者用来衡量那个公司贵还是便宜的估值方法用错了,尺子用错了。比如说亚马逊上市的时候没有盈利,市盈率无穷大,PS上百倍,你说估值贵还是便宜?如果用传统的估值方法PB来看太贵了,所以在我们团队内部估值方法是很清晰的要匹配的,在我们团队内部光成长股就分成四类,不包括价值股,新经济成长股、市场份额提升成长股、利润提升型成长股和周期性成长股,不同类型的成长股估值方法是不同的,但是所有的估值方法当中都不可以用PE来估值,如果一个投资者说某家成长股PE60倍、70倍、80倍太贵了,我不跟你讨论,因为你用错了,如果你用PE至少加一个G,PEG都不靠谱,对新经济公司来说好多公司没有利润,没有利润的公司就贵吗?不是。
举一个例子比如刚才说的新能源汽车,2030年有5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有3000GW的电池,每一GW电池7个亿,有21000亿的货值,在5年前这个行业龙头公司可能收益很小,你说贵吗?当时贵,但是作为一个成长的角度,如果你想投它10年就一点儿不贵,我们回头想一想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都是PE没有收入的,当时孙正义投阿里巴巴,没有商业模式,没有盈利,确实很贵,但是我们认为做投资,尤其是成长股投资,千万不要用错估值方法。
主持人:接下来面对增长的规模,以及你们原有的投资理念下面,会不会受制?公司快速发展和原有投资逻辑是否有冲突,以及未来在关于业绩和风控把握上在规模扩大过程当中是不是遇到新的挑战?
吴伟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半径,每个公司也有自己的能力半径。其实瑞博会不会因为规模的增长未来会受到影响,这个问题今天你们问,其实我们在公司创立2007年就在想这个问题,我们这么多年所有的组织能力的建设就是围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成为一个不断长大的公司,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把我们的方法跟大家讲一下,第一就是大家都知道做投资,我们瑞博很强调多策略,第一我们通过不同的行业研究团队形成多策略能力。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其实是通过被动与主动投资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规模扩张的问题。简单的讲就是把指数投资的优势引入到主动投资里来,比如说我们把整个市场行业分成四大板块,消费、医药、科技、周期。我们每个月或者每一个板块中构建我们的瑞博10指数,比如说消费10指数10月份是哪十个股票构成,对于这个十个股票并不是等权重,而是有档次的,第一名权重最高,2、3、4名作为第二档次,5到10名次之,我们构建每个板块10指数之后,合在一起就是瑞博40指数,就是我们中欧瑞博下一个月的投资组合的基准,原则上按照指数来配置,这是我们基准。
这个指数为什么可以解决管理半径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公司规模是100亿,40支股票是合适的,如果我们公司到了500亿40支股票就太少了,每一支股票基进12.5亿流动性会有问题,我们就会把瑞博40变成瑞博60,或者瑞博60变成瑞博80,我们自己评估过,做到80是可以的,能够达到α同时解决好流动性,所以我们规模一定会跟我们体系去匹配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启动从40转60,所以空间是有的。当我们规模更大一点的时候,就会把瑞博40指数变成瑞博60指数或者80指数,这个问题我们早就思考和准备的。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