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房产家居、国际资讯、综艺娱乐、体育健康、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3-26 03:14:26
近日,印度军事专家针对目前中印边境局势表示,在即将到来的冬季,解放军不会撤离一线,而是选择继续长期驻扎。印度边防部队也应做好准备,以此应对边境频繁、低强度且旷日持久的对抗。
要知道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万刚刚表示:“如果中国人留下来,我们也会留下来。”这意味着,印度陆军肯定是会在这度过第2个严冬。更有高层发现,凭借长期性的非正式对抗,解放军借此可以大量消耗印军,并且给印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说白了,就是在这场边境对峙中,印军后勤保障跟不上也会拖垮整个印度经济。
每年进入10月以后,中印边境的高原地区将迎来气温骤降,大雪封山的漫长冬季,印度拉达克地区及周边地区,将与印度国内形成长达6个月的隔绝期。届时,拉达克地区的极度缺氧、低温严寒、以及强烈的太阳辐射,可谓是令印军士兵苦不堪言。
而在边境地区,印度边防部队长久以来存在着四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一是物资运输问题、印度国内向拉达克运输后勤给养时,主要依靠陆路运输和空中运输。现阶段通往拉达克地区的公路只有两条,一旦进入冬季后,便会因恶劣的气候条件而被阻断。
因此,印军便会动用规模庞大的运输机群。俄制伊尔-76在此情况下,满载率会受到较大影响,而美制C-17、C-130尽管表现不错,但是在运输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和巨额成本,却令印度军方负担不起。此外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最后一公里”的补给输送只能依靠骡马或者牦牛驮运。
再一个就是营房物资设施问题。印军在拉达克地区,部署了大量进口自欧洲的北极帐篷,一顶帐篷最多可容纳20名士兵使用。此外,印军还在这些帐篷中配备了煤油加热器,还有一部分印军士兵居住在没有任何供暖御寒措施的活动板房中。
而个人的像防寒保暖服、雪镜、睡袋、防寒口罩和背囊等物资,印度则是选择从欧洲进口,据说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防止对中国产品形成依赖。但令人吃惊的是,当印军士兵拿到这些装备后,居然发现有一部分上面还是写着“中国制造”。
在去年,印军从美国紧急采购了1.1万套高标准的防寒服,并将其分配给部署在达拉克-列城的印军部队。不过,这批急购的防寒服到货以后,印度士兵抱怨,有破洞、有汗味,有馊味!
还有就是水资源问题。进入冬季以后,拉达克地区的河流都会结冰,尽管该地区分布着大量湖泊,比如班公湖等等,但水体都是半咸水。退一步来讲,这些半咸水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但是若想做饭和饮用的话,将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
再来看看解放军的后勤保障,首先是物资运输,有最先进的全地形车,该型地形车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地区,可最多一次装载重达1.5吨的保障物资。具有良好的操控性、爬坡度达35°、最高陆地时速达每小时65公里。
而在人力运输方面,解放军又列装了新式外骨骼装备,该装备士兵在穿戴后,走路时可减轻30%的负重,站立时则能减轻50%的负重,搬运物资更为方便,而战士的体能消耗则将大幅度减少。
再者就是一日三餐,驻守在边防的解放军士兵,除了配发的单兵口粮外,还能通过“雪域配送”采购软件,结合“蜂群”式无人机系统进行快速投运,能让解放军官方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饭菜。
因此,单从这几点而言,就足以令隔壁的印度边防部队羡慕不已。在中印边境长期对峙的背后,对于两国而言,以热兵器形式为主的冲突或战争不会爆发。但是在后期保障方面,自从边境局势升温以后,一直到形成对峙局面的现阶段内,一场“消耗战”已经悄无声息地拉开序幕……